[高温炙烤下的食品安全警报:夏季风险防范指南]
发布日期: [2025/7/15]  共阅 [8] 次

入夏以来,全国多地持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,烈日烘烤下,食品安全隐患悄然滋生。细菌繁殖加速、食物易腐变质、冷饮消费激增……夏季特有的环境因素与饮食习惯交织,为食品安全敲响警钟。


微生物污染风险倍增是夏季食品安全的首要威胁。实验数据显示,在35℃环境下,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仅需2小时即可达到致病浓度。剩菜剩饭若未及时冷藏,隔夜后亚硝酸盐含量可能超标3-5倍;切开的西瓜在室温下存放4小时,菌落总数可突破安全阈值。建议市民遵循"两小时原则":熟食在常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,冷藏前需用保鲜膜密封,复热应彻底至中心温度达75℃以上。


冷链食品隐患凸显成为新焦点。近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检发现,部分商超将冷冻食品反复解冻、冰鲜区温度不达标等问题频发。消费者选购时需注意"三看":查看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,查看生产日期与保质期,查看储存温度是否达标(-18℃以下冷冻、0-4℃冷藏)。


餐饮外卖风险升级同样不容忽视。高温天气下,外卖餐品在配送环节存在30分钟以上的温度"危险区"。建议选择有"食安封签"的正规商家,接收时检查包装完整性,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存放。


市场监管部门提醒,夏季饮食应遵循"现吃现做、生熟分开、烧熟煮透"十二字原则。如出现呕吐、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,应立即就医并保留剩余食物样本。让我们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,平安度夏。


相关关键词
0511-86698026
在线QQ客服